第(2/3)页 除非拓跋山亲自出马。 但是他乃主帅,怎可亲自出手? “既然阵前斗将赢不了,那就大军交锋见真招!敲响战鼓,吹响号角,命令前军进攻!”拓跋山也够果断,立即下达作战命令。 “咚咚咚…” “呜呜呜…” 战鼓擂动,号角吹天。 敌军准备进攻了。 白起的眼中泛起杀意,喝道:“开始吧。” 身旁的旗官立即挥舞战旗,两侧鼓手也敲击着战鼓,也开始了进攻。 若是站在高空,会将双方阵型看的更加清楚。 拓跋山摆出的是方阵。 十万大军分为五部分,分别是前军、左军、右军、中军和后军。 前军是装备最精良,战斗力最强的军队,共计三万人,负责主攻,所以兵种也是主攻阵型。 最前面是盾手,双手持一米多长的圆形铁盾,铁盾之间相互叠合,形成严密的防御,可挡箭矢。 随后是长枪手、长矛手,和盾手完美配合,通过盾手释放间隙,将长枪和长矛刺出去,攻击靠近的敌军。 再往后,是弓箭手、弩手,负责远程进攻,射杀靠近的敌军。 而两翼的左军和右军各有一万人,负责配合前军进攻,并从两翼突袭。 中军乃全军核心,拓跋山坐镇于此,指挥全军,也有一万人。 剩下的五万将士就是后军,负责补给和补充以及支援。 古代打仗,不是双方兵马有多少兵力,然后就一股脑的冲上去互砍。而是只出动部分兵力,最多也就是五成兵力交战。 剩下的兵马负责补充,打的是消耗。 拓跋山采用的是方阵,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守兼备,以不变应万变。 因为为了防备凌宁的野兽大军,拓跋山在阵中点起了火,速度受限,所以用方阵,可攻可守,中规中矩。 另外,拓跋山军中骑兵少,步兵多,方阵能充分发挥步兵的力量和速度。 而凌宁一方,随着白起的指挥,大军阵型也迅速开始调整。 白起用的鹤翼阵。 所谓鹤翼阵,就是利用鹤的翅膀习性来创造的阵法。 两侧为翼,中间为身,此阵擅长进攻,精妙就在于两翼,张合自如,不仅仅可以攻击对方的两边,还可以对敌军形成合围之势! 所以白起让李嗣业率领的陌刀卫在中间,为主身,铁浮屠一分为二,率领骑兵为两翼。 双方阵法调整后,很快进入到了远程攻击范围之内,双方开始亮箭。 刹那间, 第(2/3)页